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正式推出第一代电动割胶刀

2021-05-03 07:59:52 133

   本网讯(记者操戈 邓卫哲)4月2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正式推出第一代4GXJ- 1型便携式电动胶刀,轻巧省力、简略易学、不伤胶树、提效促产的特点,吸引了100多名国内热区橡胶企业和植胶大户现场了解体验。这标记着我国橡胶产业有望完毕延续几十年的纯人工割胶现状,进入电动机械化采胶时代。

重庆君正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管道封堵气囊气囊内模芯模气囊式千斤顶储存气体气囊船用下水气囊支架式水池背负式水袋森林消防水池软体储运水袋软体储运油囊试压吊重水袋集装箱液袋,沙石转运储存袋 ,金属转运储存袋,粉尘转运储存袋,复合材料系列,橡胶复合材料,PVC复合材料,TPU复合材料,EVA复合材料,PE膜复合材料等产品
  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及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天然橡胶价格远低于本钱价格,农垦胶园和植胶种植户间断赔本经营,胶工收入大幅降低难以维持生计,胶园弃割、弃管现象重大,产业损失宏大。据统计,目前全国橡胶弃割面积超越80万亩。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超越1700万亩,人力割胶本钱占到消费本钱的60%以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坦言,我国大面积植胶几十年来,消费上仍完全依赖人工割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割胶工作,迫切须要实现机械采胶、处置产业用工荒难题。
  为此,热科院专门成立了智能割胶机械攻关指导小组,组建了智能化采胶设施钻研室,以研发电动胶刀为突破口,适时发展全自动智能化采胶机械研发。先后设立专项资金支持200多万元,并成功获批国家“智能农机”重点研发专项。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钻研员、智能化采胶设施钻研室主任曹建华介绍,经过3年攻关,智能化采胶设施钻研团队先后自主研发设计了17款电动胶刀,经消费试验、试割、挑选和优化,第一代4GXJ- 1型电动胶刀成功问世,突破了传统割胶刀伤树、产量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难题,并与专业电开工具消费企业合作,建设了我国第一条电动胶刀消费线并实现量产,加速推进科研成绩转化应用,助力橡胶产业节本增效和转型晋级。
水袋气囊
  图为,热科院橡胶所钻研员曹建华现场演示电动胶刀如何使用。邓卫哲 摄
 
  说起这款电动胶刀的益处,曹建华满脸自信:轻巧简便,重量仅350克,相当于一个苹果重量,满电可用4个多小时;简略易学,新手一般培训3-5天就能上岗,比传统胶刀培训勤俭20天以上,培训本钱大幅降低;有皮比率高,重刀回刀少,刀片对割线乳管压迫少,排胶初速度加快,有利于取得产量,且熟练使用后割胶效率可提升15-20%。
  “最关键的是电动胶刀设有限位爱护装置,不伤胶树,割胶深度和耗皮厚度由机械控制,并可依据树龄和消费须要自行调理,割胶技术难度大幅降低,有效减少耗皮量,不再时时依赖胶工的技术经历。”曹建华说,电动胶刀主体部件可使用3到5年,按一个胶工管理30亩胶园来算,除去更换易损部件和刀片费用,每亩胶园每年的机械使用本钱不到30元,胶农用得起。
  52岁的热科院实验农场三队职工吴德彬素来没割过胶,培训3天后上岗,割胶速度和质量一点不比从业八九年的老胶工差。他笑着说,“电动胶刀割胶速度快还省力,不必担忧力度掌握不好、割深了伤树,眼睛不好也没啥问题,根本就是傻瓜型的”。
  有8年割胶经历的热科院试验三队职工董秀乾也是学了3天就掌握了电动胶刀使用技巧。她特意做了比较,与传统胶刀相比,割完200株橡胶,电动胶刀能够节约半小时,而且“根本不必使劲,不像以前那样每天割完胶都是汗流夹背、腰酸背痛”。
  “小胶刀,大作为。电动胶刀这一农业科技创新将有效促进海南橡胶产业转型晋级。”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庆慧直言,天然橡胶是海南第一大农业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超越800万亩,事关数百万海南胶农生计。电动胶刀的成功研发将有利于橡胶产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
  当天的电动胶刀产品推介会上,饱受胶工短缺和割胶本钱过高困扰的海胶集团便要求热科院橡胶所尽快组织专家到企业基地停止现场培训,并洽谈下一步深度合作事宜。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02360776666 18696608888

工作时间: 周一9:00~周五18:00

在线留言
电话咨询
产品展示
联系方式
QQ客服